《包头市打造“工匠之都”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31日   作者:包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来源:包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字体: 】   阅读:

一、背景依据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稳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孟凡利在部分高等院校调研时的讲话要求,更好激发技能人才创新活力,建设适应我市重点产业需求的技能人才大军,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进一步优化技能人才生态发展环境,全面贯彻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包头市打造“工匠之都”实施方案》。

二、目标任务

围绕全市“四基地两中心一高地一体系”发展定位,立足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和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技能提升行动,推动全市技能人才培养集聚能力明显提升,技能人才规模不断增大,结构更加优化,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力争到 2025年,全市技能人才的比例提升10%以上,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例达到30%的国内先进水平。创新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评价、使用、激励和保障机制,构建一流的技能人才培育体系,壮大技能人才队伍,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强化人才培养支撑产业需求,形成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我市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激发企业自主培训的创新活力,全面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发挥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职工技能提升作用,对企业开展岗前技能培训、转岗转业技能提升培训,取得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或技能等级证书的,分别给予1000元、1500元、2000元、3000元和5000元的技能提升补贴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度,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的企业,补贴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6000元

(二)深入实施技能人才聚匠工程

组织开展“十百千万”技能人才专项培养活动,2025年,选拔培育20名具有绝技绝活,处于国内外技能领域前沿、有自治区级以上技能荣誉,能引领产业技术技能发展的“特级技师”;选拔培育100名具有较高技术造诣,在自治区内外同行中拥有较高知名度,获得高技能领军人才等市级以上技能荣誉,能引领带动我市技能人才成长的“首席技师”;培1000名在各产业领域发挥骨干作用,富有发展潜力和一技之长的“优秀技师”引进培育高精尖技能人才,符合紧缺职业(工种)目录的可享受技师、高级技师一次性奖补;加大技能人才培训载体建设,加快包头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加大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等建设力度;实施技能人才国际化培育计划,引进国际认证项目,为我市大型企业培育国际认证技能人才500培育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三)实施竞赛带动技能素质提升工程

加大对技能竞赛优秀选手的奖励和激励力度对获得世界技能大赛金、银、铜牌,对个人给予20万奖励、用人单位10万资金支持;获得国家级一类技能竞赛前三名的选手,参照《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选拔管理办法》给予奖励,并对培养单位给予一定数量资金支持和荣誉激励

(四)完善技能人才成长激励机制

强化技能价值导向激励机制,推进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构建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机制,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建立企业从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到首席技师、特级技师等梯次培养体系,拓宽技术工人晋升通道落实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学历、职称比照认定制度

(五)强化技能人才服务保障机制

建立技能人才服务制度,加大技能人才投入力度。定期组织技能人才开展带薪休假考察和疗养、体检等活动。将技能领军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范围按规定享受配偶随迁、子女入学、职称评定等服务内容。加大对优秀技能人才的奖励力度开展“鹿城英才”、“草原英才”、“包头工匠”评选活动,各类人才专家评选中逐步提高技能人才的评选比例。

四、关键词诠释

(一)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包括就业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

(二)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度:开展政府主导、企业为主、院校参与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企业新入职和转岗职工的学徒制培训。

(三)实施技能人才国际认证培育工程:落实高技能人才国际认证引育工程三年计划(2020-2022年),引进一批符合我市产业需求的国际先进技能人才标准和国际先进职教模式,通过与相关国际认证机构合作,引进国际认证项目,为我市大型企业培育国际认证技能人才500培育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四)推进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构建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机制鼓励企业大力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推行职业院校学生过程化评价, 促进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我市重点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支持和引导行业组织、社会组织自主开展技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