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金蓝领”军团:青山区产教融合点亮 工匠传承之路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24日   作者:刘嘉歆    来源:包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字体: 】   阅读:

在包头市青山区闫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里,焊花飞溅中,闫炯正俯身指导年轻学员精准操作。这不仅是技术的传递,更是青山区响应党中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号召,以系统、平台化、实战化为路径,锻造本土“金蓝领”军团的生动实践。

政校企协同,构建“靶向输送”机制青山区人社局精准落子,扮演“红娘”角色,深度绑定院校与企业。推动区政府与包头师范学院、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本地院校,以及弘元新材料、晶澳太阳能等重点企业签订专项人才培养协议。推广“订单式”“定向式”培养模式,企业深度参与课程设计,院校按需调整教学内容,学生入学即明确就业方向,实现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无缝焊接”,为青山区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主导产业精准“输血”。


“从课堂直接对接车间岗位,有师傅手把手教,成长路径非常清晰。”一位参与弘元新材料“订单班”的青年技工坦言。这种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的培养模式,有效破解了“无经验难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成为青年技能人才成长的“快车道”。

矩阵赋能,激活匠心传承“一池春水”。构建“国家—自治区—市级”三级联动的平台体系、高能级的“大师摇篮”平台矩阵,为技能人才成长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和广阔舞台。依托这些强大的平台载体,青山区人社局精心策划系列传承活动,设立“工匠讲堂”传经送宝,定期邀请技能大师、行业领军人才在基地、工作室开讲,分享前沿技术、绝技绝活;鼓励“名师带徒”结对传承,在工作室和企业车间广泛推行师徒制,确保核心技艺代代接力;组织“技能大赛”淬炼真金,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选才,为人才脱颖而出搭建竞技场。

暖心护航,打造技能人才“生态圈”。青山区人社局深谙留住人才与培养人才同等重要,围绕技能人才发展全周期精心构筑暖心服务“生态”。安居保障跑出“加速度”,新到青山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签订合同并缴纳社保的中专及以上学历人才,即可通过高效的线上审核系统便捷申请租房或购房补贴,截至目前,已有208人提交申请,145人成功通过审核“真金白银”激励精准直达,区内重点产业企业引进并首次参保且签订5年以上合同的青年人才,工作满1并缴纳社保满6个月后,即可获得博士研究生3万元、硕士研究生1.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20249202527家企业发放该项奖励共计61.65万元。服务网络织密更贴心,常态化开展人才政策宣讲活动,内容覆盖“事业编企业用”、人才奖励、安居保障、职称评审等方方面面,并配套组织人才恳谈会、青年夜校等互动平台,提供创业指导、技能提升等全链条服务,切实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显著增强了人才的归属感和扎根发展的信心。

硕果盈枝,实现人才梯队成型以平台为基、活动为媒,“十百千”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成效显著。在近期包头市“金蓝领”高技能人才评选中,青山区共有402名来自区内重点企业生产一线及技工院校的核心骨干和技术攻坚中坚力量成功获评,入选人数位居全市前列,充分展现了青山区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和顶尖人才的卓越风采。推荐5位顶尖人才入选包头市职业能力建设专家库,2名青年才俊获推申报市青年创新人才项目资助,创新活力在平台与传承的交融中竞相迸发。

从大国工匠的殷殷嘱托到车间机床的轰鸣不息,青山区正以平台为基、机制为桥、匠心为魂、服务为翼,奋力书写产教融合赋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青山答卷”。当一批批青年在“订单班”中明确方向,在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角,在技能大师工作室里接续匠心,现代化新青山的“智造”脊梁,正因这些奔涌的“金蓝领”而日益坚实。这片工业沃土上,工匠精神的火种,已点燃更多青春梦想,照亮产业跃升、人才强区的壮阔征途。


供稿:刘嘉歆

科室负责人:许婧

分管领导:许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