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区:引领构建社区就业新生态——打造钢38社区高质量充分就业示范样本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04日   作者:昆区    来源:包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字体: 】   阅读:

作为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社区承担着打通公共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昆区人社就业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以构建高质量充分就业服务体系为目标,积极推动辖区86个社区的就业生态建设,培育标杆型充分就业社区,推动基层就业服务提质增效。在这一过程中,友谊大街街道钢38社区在区人社就业部门支持协助下,构建了“党建引领+精准服务”的工作模式,实现就业服务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成为全区基层就业服务的示范样板,生动展现了人社部门在推动社区就业生态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深化社区协同发展,构建就业服务新格局

就业工作重在全员参与。作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钢38社区以“桥融民韵·六好同心”特色品牌为引领,将“党群关系好、网格管理好、志愿服务好、就业创业好、居住环境好、平安建设好”六大体系与就业创业深度融合。响应“就业促进行动”,构建了“党委统筹-网格落实-全员参与”的三级就业服务体系,打造了覆盖全链条的就业工作新格局。在“大就业”工作方式的引领下,钢38社区重点打造就业帮扶长效机制,织密服务网络,通过“一周五进”方法,精准入户走访,动态掌握就业困难人员信息。近两年来,零就业家庭安置率持续保持100%,实现动态清零;辖区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均不低于95%,无失业半年以上人员切实以务实举措托起了辖区居民的“就业幸福梦”。这一系列成效充分彰显了社区就业工作的温度与力度,为全区社区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标杆。

 

强化政策统筹引领,构建就业服务新模式

就业服务常做常新。钢38社区创新“一周五常”(常进百家门、常知百家情、常管百家事、常解百家难、常暖百家心)工作法,充分落实“四个清单”(政策清单、服务清单、岗位清单、人员清单),统筹社区资源,打造功能多样的就业服务平台, 针对部分居民技能匮乏、就业渠道不畅的问题,社区以“就业业好”为抓手,开设家政服务、育婴护理等热门培训课程,提升居民职业技能50岁的回族居民周阿姨曾因学历低长期失业,在社区推荐下参加月嫂培训,与各族学员互帮互学,将回族传统育儿习俗与现代护理知识结合,结业后成功入职高端月子中心,月收入从2000元跃升至8500元,成为民族文化传播的“活名片”2024年以来,38社区累计开展23场培训。各街镇累计开展85场培训,帮助2250余名居民实现就业。

 

激活社区资源潜能 打造创业带动新标杆

创业是带动就业的重要引擎。38社区以“场地换资源”就业帮扶计划为突破口,通过盘活社区闲置场地资源,引入专业机构合作开展技能培训,为解决宝妈群体就业难题,社区联动社会组织推出“宝妈成长计划”,成功培育出以白茹为代表的宝妈创业典型。该模式通过“公益+低偿”的可持续运营机制,既解决了居民活动场地闲置问题,又为特殊群体搭建了职业转型平台。白茹创办的“空灵瑜伽工作室”作为示范项目,已形成“1个主理人+3名宝妈助教”的创业团队,社区“培训获证—实践孵化—创业扶持”的全链条服务,已带动周边500名居民实现就业,居民满意度达98%。

昆区友谊街道钢38社区以创新实践生动打造了基层就业服务的标杆典范,体现了我区在就业促进行动中取得的显著成效,先进的工作模式获得了人社部专项调研组的高度认可,得到了自治区人社厅的充分肯定。一系列举措也展现了昆区人社就业部门在引领社区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中的关键作用,为全辖区乃至更广范围内的基层就业服务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目前昆区共有3个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沼潭街道办事处阿十街坊二社区、阿尔丁办事处乌兰社区、友谊街道办事处钢38社区)和7个自治区级星级充分就业社区(沼潭街道办事处阿十街坊二社区、白云路第二社区、阿尔丁街道办事处乌兰社区、市府东路恩和社区、黄河西路街道办事处友谊19第四社区、友谊街道办事处钢 38社区、昆工路街道办事处友谊31社区),充分就业社区数量居全市前列。未来,昆区人社就业部门将继续深化就业服务创新,以更精准的政策供给、更灵活的帮扶模式,带动更多的社区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为构建和谐共融的就业生态提供更强有力的政策引领和物质保障。


撰稿人:张荃瑜   审:张璟锡   审:杨